EASD 2025最新发布:减重版司美格鲁肽缓解&
北京2025年9月19日 /美通社/ -- 近日,诺和诺德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2025年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(EASD)年会上,公布了在美国开展的针对使用司美格鲁肽(诺和盈
北京2025年9月19日 /美通社/ -- 近日,诺和诺德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2025年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(EASD)年会上,公布了在美国开展的针对使用司美格鲁肽(诺和盈
截至发稿,道琼斯指数期货涨0.15%,标普500指数期货涨0.18%,纳斯达克100指数期货涨0.15%。苹果、特斯拉、甲骨文涨超1%。
今年中国创新药出海交易火热,其中,AI 制药公司正成为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。2025年3月至8月期间,元思生肽、华深智药海外子公司、晶泰科技等接连完成总金额数十亿美金的 BD 交易。
在全球代谢类疾病治疗药物的竞争赛道上,头对头研究被普遍视为最能检验药物硬实力的“终极考题”。在本周举行的第61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(EASD)年会上,礼来公布了3期临床研究ACHIEVE-3的最新结果。
2025年9月17日,礼来公司公布了ACHIEVE-3研究的积极顶线结果。这项三期临床试验显示,礼来的在研口服小分子GLP-1药物orforglipron在血糖控制和体重减轻方面均优于诺和诺德的口服司美格鲁肽。
2025年9月17日,礼来公司公布了ACHIEVE-3研究的积极顶线结果。这项三期临床试验显示,礼来的在研口服小分子GLP-1药物orforglipron在血糖控制和体重减轻方面均优于诺和诺德的口服司美格鲁肽。
在第61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(EASD)年会上,全球首个偏向型胰高糖素样肽-1(GLP-1)受体激动剂Ecnoglutide(伊诺格鲁肽)的3期研究数据发布,引发广泛关注。该临床试验由我国知名学者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担任主要研究者。其结果显示在成人超重
胰高糖素样肽-1(GLP-1)类药物的心血管获益机制较为复杂,尚未完全阐明。并非所有GLP-1类药物都具备明确心血管获益,获益程度也不单纯依赖于减重效果或代谢改善的强度。而且,不同药物在心血管保护方面也表现出显著差异。
胰高糖素样肽-1(GLP-1)类药物的心血管获益机制较为复杂,尚未完全阐明。并非所有GLP-1类药物都具备明确心血管获益,获益程度也不单纯依赖于减重效果或代谢改善的强度。而且,不同药物在心血管保护方面也表现出显著差异。
北京时间9月18日凌晨2:00,美联储FOMC将公布利率决议和经济预期摘要,市场普遍预期,美联储将进行9个月来首次降息,幅度为25基点。
2025年9月13日,诺和盈超越•盈响首场峰会武汉站暨NNCDU肥胖症会议于武汉盛大召开。超百位多学科专家学者齐聚一堂,共建肥胖症临床诊疗标准,共绘领域发展新蓝图。此次盛会恰逢诺和盈即将商业上市一周年,临床专家携丰硕实践经验分享交流,就诺和盈的临床应用价值凝聚
美股三大指数均小幅高开,纳指涨0.22%,标普500指数涨0.13%,道指涨0.08%。科技股表现活跃,台积电涨近2%,股价创历史新高;甲骨文涨超3%。网络漫画平台Webtoon大涨32%,迪士尼将收购公司2%的股份。全球碳化硅厂商Wolfspeed涨超6%,
9月15日,诺和诺德宣布,欧洲药品管理局(EMA)人用医药产品委员会(CHMP)已批准更新Rybelsus(口服司美格鲁肽)的标签,以反映SOUL试验中观察到的心血管获益。Rybelsus成为首个且唯一在欧盟获批用于2型糖尿病且已被证明具有心血管获益的口服胰高
1.截至目前,道琼斯指数期货涨0.23%,标普500指数期货涨0.27%,纳斯达克100指数期货涨0.19%。
哥伦比亚大学扎克曼研究所的神经科学家们在《细胞》杂志上发表的最新研究,为理解人类食欲调节机制提供了革命性的洞察。研究团队发现,大脑中一个名为终纹床核的区域充当着进食欲望的"主控开关",不仅控制对甜食的渴望,还调节着对脂肪、盐分乃至所有食物的摄入冲动。这一发现不
26岁的林雪在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。工作强度并不算轻,每天坐在电脑前的时间远超十个小时,久坐几乎成了她生活的常态。下班后,她常常靠点外卖来解决一日三餐,最爱的是奶茶和炸鸡——冰凉的甜饮能驱散一天的疲惫,油炸食物带来短暂的满足感,但却悄悄在她腰腹堆积成一圈圈赘肉。
发布在《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》上的临床试验数据显示,若患者使用司美格鲁肽三倍剂量,有望增加减重的幅度。
回答:还没,在向这个方向前进,可能会加速前进,真正的牛市起点是4200-4500区间。牛市要大部分人挣钱了,现在远远没到50%的人赚钱。今年能到什么点位不好判断,但是按照现在的趋势,到4500点可能性非常大的。
2024年11月,中国首个用于肥胖患者长期体重管理的胰高血糖素样肽-1受体激动剂(GLP-1RA)周制剂——诺和盈(司美格鲁肽2.4mg)获批上市,自此,众多超重/肥胖患者迎来了一种全新的治疗选择。
在近日发表于《细胞》的一项研究中,科学家发现了一个可以控制进食的“大脑拨盘”,至少在小鼠身上是这样。这个脑区的作用很大,以至于当科学家操纵它时,已经吃饱的小鼠会继续进食,甚至狼吞虎咽地吃掉不可食用的塑料颗粒。